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寵物疾病] 貓咪為什麼會嘔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驗,家裡圓滾滾的喵星人肚子餓的時候,眼睛張的大大的看著主人,或是可憐兮兮、或是明目張膽的對你「喵~」的一聲,或是請求、或是命令式的要主人餵他們吃東西,那個樣子真的讓人覺得整個人都要融化了!許多主人看到喵星人可愛的模樣,總是忍不住讓貓咪一口又一口的開始大飽口福,看著貓咪可愛的模樣,主人自己也獲得了滿足。

很多喵星人在一陣狼吞虎嚥後,過了一段時間,卻把吃進去的東西吐了出來。但是您知道嗎?其實從嘴巴裡面把東西吐出來這件事情,並不完全都是「嘔吐」。
嘔吐的定義為「胃及近端小腸部分或全部的內容物,以反射性、強制噴出的方式經由嘴巴排出」。
所以如果食物並沒有進到胃中,或是排出的方式並不是由神經反射、強制收縮的排出,其實都不叫做嘔吐。
我們大致上可以依據進食之後,隔了多久時間之後才吐出來,以及影響的器官不同,分為三種截然不同的症狀。

一、進食困難 (dysphagia)
可能是貓咪的口腔或是咽喉出了問題,進食之後食物還停留在嘴巴內,過了一陣子之後直接從嘴巴吐出來。常見的問題包括貓咪的牙齒相關問題、牙周病、口腔或是咽喉周圍的腫瘤等。有些時候也可能是食物卡在嘴巴內(例如骨頭或是魚刺),過了一陣子之後直接吐出來。

進食困難時,貓咪常會出現吞嚥困難、重複吞嚥的動作或是流口水。如果有把食物吐出來,發生的時間常見於吃東西後的半小時內。因此若是看到貓咪是在餵食後半小時內把食物吐出來,有很大的機會都是進食困難。

二、逆流 (regurgitation)
主要是食道方面的疾病,特徵為「胃消化的食物以及液體被動的從口中排出」、通常在進食之後立刻發生,而在發生前並不會有反胃的症狀。若是有重症肌無力引起的巨食道症、食道發炎、食道瘤等問題,都容易會有逆流的症狀。

三、嘔吐 (vomiting)
嘔吐的機制包含了一系列非自主的肌肉痙臠運動,從腹壁、橫膈到腹腔肌肉的收縮等。嘔吐的動作實際上也包含了一系列典型的症狀,包括「大量的唾液分泌」、「重複吞嚥」、「乾嘔」以及「腹腔肌肉明顯的收縮」等。
發生嘔吐時,疾病主要的來源為胃、近端小腸或是其他全身性的疾病(例如內分泌或神經性的嘔吐),因此牽扯到的器官也較多。
嘔吐發生的時間與進食時間並不一定相關,因此吐出的食物殘渣有可能是消化過的食糜,也有可能是沒有消化過的原形食物。

主人帶動物就診時,記得告訴您的獸醫師相關的有效資訊,能夠讓獸醫師有更好的診斷。
這些資訊包括了:動物過去曾經發生嘔吐的頻率(急性或是慢性發生)、持續性的或是間歇的(一陣子偶爾才會吐一次,或是固定吃飯後多久時間就會吐?)、狀況穩定或是越來越嚴重?或是很久沒有發生了,最近偶爾又出現一次等等。

若是您可以將資訊整理為:
  • 大致上都是幾點會嘔吐?
  • 嘔吐距離吃飯/餵藥的時間有無關聯?
  • 一天/一星期中發生的頻率?
  • 嘔吐物的特徵?(最好可以拍照記錄下來)
  • 動物大便的狀況是否有所改變?(能夠讓獸醫師了解消化道的變化)
  • 環境是否有其他改變(例如有搬家、換了貓沙的牌子、小朋友放長假回家住等)
  • 飲水和尿量
  • 是否有異食癖(喜歡亂舔、亂咬)
這些資訊都可以讓獸醫師可以做更好的區分診斷,讓您家的寶貝得到準確的診斷跟治療唷!

貓咪常見的嘔吐原因包括:

腸胃道發炎
泛指從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等器官的發炎狀況,常伴隨著脹氣、放屁、軟便、下痢等等症狀一同出現。造成腸胃道發炎的病因包括
  • 食物問題:更換食物的轉換期不適、對於更換的食物無法耐受、食物過敏等。
  • 細菌感染:暴飲暴食或是多貓家庭造成的緊迫,引起的胃幽門桿菌感染、食物不潔(例如攝取生肉)造成的沙門氏菌感染等。
  • 發炎性腸病:其他未知病因的腸子發炎疾病。
  • 腸胃道寄生蟲:常見於幼貓、可自由出入戶外的貓咪或是身上有跳蚤的貓咪等,因為絛蟲、蛔蟲、鉤蟲等腸胃道寄生蟲感染造成的腸胃道發炎。
  • 病毒感染:常見於幼貓及戶外貓,由於病毒感染引發的傳染性腸炎。

蠕動功能異常
腸胃道肌肉收縮功能減緩,除了嘔吐外常常伴隨著糞便量減少及乾硬等症狀。常見造成腸胃道蠕動功能異常的原因包括:
  • 貓咪食入過多的體毛,造成腸胃道內毛球堵塞。
  • 腸胃道異物:例如毛線、鐵絲、橡皮筋、脫鞋、塑膠袋等卡在腸胃道內,影響收縮。
  • 便秘:飲食中水份過少、其他疾病造成的脫水。
  • 腫瘤:腸胃道腫瘤、其他腹腔內器官腫瘤等。
  • 手術後沾粘:因手術過程造成腸胃道漿膜或是腹膜發炎影響蠕動。

肝膽胰臟疾病

膽管肝炎、胰臟炎以及三腺炎(膽管肝炎/胰臟炎/發炎性腸病同時發生)等疾病,都會消化道不適、噁心想吐的症狀。動物發生此類疾病時,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需藉由腹腔超音波確認膽管、胰臟及腸道等發炎的狀況做診斷。血液檢查可能可以作為參考,但澱粉酵素(Amylase)及脂肪水解酵素(Lipase)的參考意義在狗較高,貓咪則無意義。目前也有快速診斷試劑cPL/fPL可作為血檢之外的參考,但還是以超音波為目前最準確的診斷。

非腸胃道相關疾病

造成嘔吐的原因很多,除了與腸胃道直接相關的原因之外,也有一些非腸胃道的疾病,因為這些疾病相關的「物質」刺激了大腦的嘔吐中樞,可能造成動物嘔吐:
  • 肝腎衰竭:肝臟及腎臟無法正常代謝及排泄身體的毒素。
  • 藥物:化療藥物、嗎啡類藥物等。
  • 內分泌疾病:營養不良或是糖尿病引發的「酮酸症」、甲狀腺亢進。
  • 細菌毒素:子宮蓄膿時子宮內細菌產生的外毒素、全身細菌感染時血液中的毒素等。
嘔吐的原因百百種,下次見到家裡的動物出現「乾嘔」、「逆流」、「嘔吐」等症狀時,記得趕快帶家裡的動物到動物醫院尋求獸醫師的協助唷!


參考資料
1. Overview of vomiting. The Merck Veterinary Manual.
2. 嘔吐。黃慧璧博士。台灣拜耳公司貓咪畜主講座。2012年。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健康資訊] 內寄生蟲檢驗方法

近年來,寵物預防保健醫學越來越發達,相信主人們都有帶家裡的寵物到動物醫院健康檢查的經驗。有一項相當基礎的檢查項目是:糞便檢查,其目的是希望藉由顯微鏡觀察糞便中的腸胃道寄生蟲的蟲體或是蟲卵,確認寵物是不是有感染腸胃道內寄生蟲。然而,大部分的獸醫師其實都不知道,糞便檢查感染腸胃道寄生蟲的敏感度其實並不高。因此,常發生糞便檢查的結果雖然是陰性,但是預防性投藥驅除腸胃道寄生蟲後,還是發現糞便裡有腸胃道寄生蟲。

帶寵物到動物醫院就診時,第一件事情便是測量體重以及體溫。測量體溫時,利用肛溫套套著水銀溫度計插入寵物肛門內靜置,過了幾分鐘後,將溫度計從寵物的肛門取出,肛溫套上也自然會沾了一些寵物的大便。
獸醫師便是利用肛溫套上沾染的些微糞便來做糞便檢查,其步驟為:將肛溫套上的糞便塗抹於顯微鏡的載玻片上,滴上鹽水後,蓋上蓋玻片。放到顯微鏡下觀察,確認是否有腸胃道寄生蟲的蟲體或是蟲卵。
利用塗抹法檢驗腸胃道寄生蟲的技術相當簡單,但是缺點就是由於只採取到最外側的糞便,檢體的數量其實相當的少,因此,就算貓咪確實已經感染腸胃道寄生蟲,真正能夠透過塗抹法檢驗出來的準確度(稱之為敏感度),其實相當的低。

較大型的動物醫院或是大學教學醫院,則會採取更準確的腸胃道寄生蟲檢驗方法,分別為浮游法及離心法。




Dr. Adolph及Dr. Little於2011年關於流浪貓感染內寄生蟲的研究*註一,對各種腸胃道寄生蟲檢驗方法做敏感度的比較。
在這份研究中,收容所中的貓經人道安樂死後,全部進行屍體解剖,以肉眼觀察腸道內是否有寄生蟲的成蟲。同時,將腸道中的糞便以上述的「浮游法」及「離心法」做測試,以比較屍體解剖中腸道寄生蟲的盛行率以及檢驗中靈敏度的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對於貓咪常見的貓蛔蟲而言,感染率有41.4%,但這41.4%感染內寄生蟲的貓咪中,透過浮游法檢驗確診的敏感度只有26%,離心法雖然較高一些,但敏感度也只有29%。
對於經由跳蚤傳播的瓜實絛蟲而言,貓咪的感染率是34.5%,但是由於其蟲體較大,會排到糞便尾端的數量相對較少(除非體內的蟲體數量真的很多),因此透過浮游法以及離心法能檢驗出來的比例,都只有0%,以檢驗的敏感度而言其實是相當的低。

其他能夠有效檢驗腸胃道內寄生蟲的方法包括利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或是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直接偵測糞便中的寄生蟲組織,但其耗費的時間長、需時兩到三天,一次也只能對一種寄生蟲做測試,雖然準確性高,但檢驗的花費及時間都遠不符臨床所需,因此目前台灣並沒有醫院使用類似的方法提供相關的檢驗。

由於寵物內寄生蟲的檢查準確率相當低,因此,即使是每年定期做健康檢查,無法確診寵物感染內寄生蟲的機會仍然是相當的高。而即使是不外出的動物,也容易因為捕食外在環境的跳蚤、抓咬主人的衣物鞋子等行為,感染到各式各樣的腸胃道寄生蟲。

因此,除了讓寵物做定期的內寄生蟲檢驗之外,為了提供更安全的保障,建議獸醫師將每季定期使用內寄生蟲驅蟲產品(狗狗使用內蟲逃drontal plus/貓咪使用滴即樂profender)為寵物進行內寄生蟲預防計畫,將定期體內環保-驅除內寄生蟲納入動物的年度健康計畫之內*註二,讓您的寶貝享有最高水準的預防保健計畫唷!



*註一  Adolph C, Little S, et al.. Prevalence of Dipylidium caninum and Taenia taeniaeformis in cats, 2011 AAVP abstract.

*註二 ESCCAP Guideline 01, Second Edition, September 2010: Worm Control in Dogs and Cats, p5.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寵物疾病] 心絲蟲檢驗、症狀及預防

最近登革熱的病例頻傳,各地陸續有「滅蚊」的活動,但是你知道蚊子除了會傳播登革熱之外,也會傳播狗狗的寄生蟲疾病嗎?寄生在狗狗心臟裡的「心絲蟲」就是由蚊子傳播的血液寄生蟲疾病,由於透過蚊子傳播,就算狗狗沒有出門也有可能會被感染,並且造成嚴重的臨床症狀,因此每月替狗狗預防心絲蟲感染,可說是每個寵物主人的居家必備常識唷!!
心絲蟲是藉由蚊子傳播的血液寄生蟲,會居住在狗狗的肺動脈及右心室中。蚊子叮咬到狗狗之後,前兩個月還能藉由心絲蟲預防藥物殺死血液中的心絲蟲,超過兩個月之後,心絲蟲預防藥物就無法發揮作用!因此,建議每個月都要定時使用心絲蟲預防藥物,才能讓狗狗體內的心絲蟲幼蟲被殺死,達到預防心絲蟲疾病的效果。

蚊子叮咬後心絲蟲會進入狗狗體內,大約經過六個月的發育,心絲蟲就會長成有繁殖能力的成蟲。如果大家有帶狗狗到動物醫院抽血檢驗心絲蟲的經驗,檢驗的便是這個階段的心絲蟲成蟲了。因此,若是您的狗狗在血液檢查中確認了心絲蟲的感染,那麼他被蚊子叮咬而得到心絲蟲其實已經是六個月之前的事情。

(心絲蟲檢驗試劑抗原陽性,圖片版權屬於IDEXX 愛德士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感染心絲蟲疾病的狗狗隨著症狀嚴重程度,可分為四期(參考美國心絲蟲學會分級)。第一期的心絲蟲症並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或是僅有輕微的咳嗽。第二期的心絲蟲症,狗狗可能開始出現咳嗽、運動不耐、不正常肺臟音等症狀。到了第三期的心絲蟲症,除了上述症狀外,狗狗亦開始出現呼吸不順、不正常心肺音、肝臟腫大、突然昏厥(因流經大腦血流減少造成的喪失意識)、腹水(腹腔內積滿了大量組織液),甚至死亡。第四期的心絲蟲症,除了上述可能的症狀之外,還有可能有「腔室症候群」,症狀為伴隨著血紅素血症及血紅素尿症出現的突然性嚴重疲勞以及虛弱等。



症狀看起來很可怕,那要如何預防呢?
市面上預防心絲蟲的藥物分為滴劑、錠劑以及口嚼錠,各有其優缺點。

滴劑的好處就是滴在脖子背後的皮膚,就可以達到廣效預防內外寄生蟲的效果。常見的滴劑藥品如「心疥爽」,除了心絲蟲外,對於跳蚤、腸胃道寄生蟲(蛔蟲鉤蟲)、皮膚寄生蟲(疥癬、耳疥、毛囊蟲)等效果都很好,缺點就是由於效果廣及內外寄生蟲,因此單劑費用較高,但也相對省了其他外寄生蟲的預防費用,對於懶惰的寵物爸媽而言相對方便許多!

錠劑的優點就是便宜,但缺點就是需要
混在糖漿、或是包在肉塊裡面面, 用哄騙的才有辦法讓狗狗乖乖把藥物吞下去。常常千哄萬騙之後,狗狗好不容易把藥吃完了,結果一轉頭,地上又一攤吐出來的藥!如果家裡是一隻狗狗就算了,如果是兩隻狗狗以上的家庭,常常會不知道這口藥到底是誰吐出來的,讓寵物主人大傷腦筋。


因此,如果是要用口服的,另外一種選擇就是口嚼錠。如果每個月都要吃的心絲蟲藥,也可以超級美味,那讓狗狗吃下去就不是一件難事了,甚至還可以讓每個月的餵藥成為一件主人跟狗狗都期待的事情,增進主人跟狗狗的感情呢!!
最近新上市的「心蟲逃」是由生產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的大廠-日本明治公司研發製造,適口性也很好。由於日本人對於美國牛肉沒有信心,擔心有狂牛症的問題,因此「心蟲逃」也採用了日本國產的雞肉作為原料,除了可以避免狂牛症的風險之外,容易食物過敏的狗狗也不用擔心因為吃了牛肉而過敏。另外,心蟲逃與另外一個品牌「犬新寶」最大的不同是:日本人的製藥技術較先進,因此口嚼錠裡面的藥品是混合均勻的,品質有保證可以讓寵物爸媽更加安心。

此外,部分動物醫院有獸醫師會自己調配心絲蟲預防藥物讓寵物使用,這邊也一併說明:心絲蟲預防劑量是6ug/kg的ivermectin,也就是狗狗每公斤的體重只需要百萬分之六克的劑量。一般販賣的心絲蟲治療錠劑為每顆10mg(百分之一克),若是分給1公斤重的吉娃娃,要將藥錠切成1/1667的大小,就算是分給40公斤重的黃金獵犬,也只需要將一顆小小的藥錠分成1/42即可。一般的動物醫院無論再怎麼分裝,頂多也只能將一顆錠劑分成1/16左右的大小,所以即使是大型犬,如果是使用這樣的劑量,那麼其實也已經攝取了三倍所需的心絲蟲預防劑量,若是為吉娃娃,則吸收了將近一百倍所需的劑量。雖然此藥物安全性相當高(一般皮膚病治療劑量為0.2mg/kg,為心絲蟲預防劑量的33倍;中毒劑量為0.8mg/kg,為心絲蟲預防劑量的133倍),但部分犬種如牧羊犬的中毒劑量較低(0.1mg/kg即會出現症狀!),若是獸醫師在調配過程中出現計算錯誤,則容易有中毒的症狀產生。因此,美國心絲蟲學會也建議消費者在一般心絲蟲預防時,使用商品化的心絲蟲預防產品,而不要使用獸醫師自行調配的藥物,這樣對於狗狗來說就可以使用劑量更準確、負擔更低的心絲蟲預防藥物囉!


參考資料:
賓州大學寄生蟲研究室:
http://cal.vet.upenn.edu/projects/dxendopar/drug%20pages/ivermectin.htm
美國心絲蟲學會:
https://www.heartwormsociety.org/